随着共享经济等新商业模式涌现,电动自行车广泛应用。尤其是疫情期间,电动自行车成为许多居民短途出行的首要选择,但居民在小区却遇上“充电难”等诸多不便。因此,电动车安全管理方面亟待纳入法制化、制度化的轨道,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电动自行车治理体系。
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显示,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年均产量超过3000万辆,市场保有量近3亿辆,对构建和谐有序的现代交通体系,有效缓解道路拥堵,防治城市大气污染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。然而,电动自行车在安全管理上有个较大的薄弱环节,那就是集中充电管理领域。近年来,电动车火灾事故时有发生,起火原因主要是充电不当引起的电气故障。受制于小区物业条件的限制,不少居民将自行车停放在室内、走道及楼梯等公共区域充电,火灾事故隐患屡见不鲜,一旦在室内及封闭区域起火,人员逃生困难,极易造成伤亡。
随着新技术、新材料在电动自行车及其动力蓄电池领域的广泛使用,电动自行车行业持续推进转型升级,以智能化、高1端化、个性化为代表的电动自行车将会有广泛的应用空间,其绿色出行的理念也会愈加深入人心。
在充电站布局还没有完全建立前,电动车可通过安装便携式或壁挂式充电桩进行能源供给。充电桩一般设置在停车位附近,安装在地下停车库较为方便安全。需要注意的是,小区内充电桩的安装需要物业的同意。
物业协助在小区内安装共享充电桩需要得到物业的同意和协助。当物业不同意安装充电桩时,需要寻求充电桩安装部门的帮助,安装部门可前往物业进行协调,跟进情况,通过安全保护措施的拟定方案调整,与物业达成协议和统一意见,确保安装充电桩后不会对供电系统产生任何影响。
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,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提升、推进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等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。按照当前发展速度,预计到今年年底,新能源公交车将达到20万辆,提前实现2020年的目标。如果包括公交车、出租车、配送车辆在内,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汽车总量将突破30万辆。预计到2020年,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汽车总量将达到60万辆。
各地方政府对电动轿车充电设备的广泛也恰当重视,据相关媒体报道,近来已有17个省市现已明晰了充电设备规划,还有部分城市发布了充电设备运营补助标准。